查士丁尼《民法大权》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与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
C.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 D.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的保护 |
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说“蒸汽机是工业
城市之母”。这是因为蒸汽机
A.能提供便捷高效的动力 |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
C.是工业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 D.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贩卖黑奴 |
C.传播基督教思想 | D.输出机器 |
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的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的洋布,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布,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姑绒,天鹅绒等呢料。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 B.官宦人家全部用外国奢侈商品 |
C.中国的纺织业开始衰落 | 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