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统吉斯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在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欧洲 |
B.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
C.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
D.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 B.孟子的“性善说”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陆九渊的“心学”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
B |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
C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
B.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
C.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
D.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对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B.理智本性与道德本性相统一 |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的权威 | D.完全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 |
下面是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变化表(各期各国总计为100)
年份 |
香港 |
日本及台湾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苏联 |
其他 |
1936 |
1.9 |
16.6 |
19.6 |
11.7 |
15.9 |
1.9 |
0.1 |
32.3 |
1947 |
1.8 |
1.7 |
50.1 |
6.9 |
0 |
1.2 |
0.3 |
38.0 |
(说明:1936年的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在日本之内,1947年的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这反映了
A. 战后新经济体系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B. 二战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C. 抗战胜利使中国取得关税自主权
D. 两极格局下经济竞争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