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不仅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使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大的改变。下图是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战造成人力资源短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B.妇女进入生产部门,使她们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逐渐增强 |
C.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
D.歧视妇女的传统社会观念得到彻底改变 |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 B.鼓吹人性解放 |
C.倡导思想自由 | D.构建民权政府 |
中国近代一位思想家指出,“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一切行之官法,有所费则国家承之,得利则归中饱”。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
A.坚决反对学习西方 | B.是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 |
C.犀利批判洋务运动 |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
英国的赫伯特(1583—1648)被誉为自然神论之父,其学说在欧洲影响深远。自然神论谴责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抨击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信仰,自然神论提倡信仰的上帝更像一位理性的神。由此看来,自然神论的重要影响是
A.推动欧洲的宗教改革 | B.推动欧洲的启蒙运动 |
C.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入新阶段 | D.有利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
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有前提的。他认为吃饭穿衣是天理,但要吃好穿好是人欲。对于妇女守节,他为官之时从未大力提倡过,甚至认为特殊情况下妇女改嫁“似不可拘于大义”。这说明朱熹
A.认为天理与人欲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
B.认同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C.主张人欲与天理冲突时,“存天理,灭人欲” |
D.承认人们正当欲望,反对笼统地倡导无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