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 
|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作准备 |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 
19世纪60、70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A.要不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要不要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 
| C.要不要“师夷长技” | D.要不要抵抗外侮,维护天朝上国 | 
《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了西方先进技术,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 A.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 B.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 
| C.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 D.探索出强国御侮之路 |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 
|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 
|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 
|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 
|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 
|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目的是:
| A.仿制西式武器,振兴清王朝 | 
|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制度 | 
|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 
|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