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
|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
权利的捍卫者。——美·威尔逊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二战后期,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设想是在
| A.《大西洋宪章》 | B.《波茨坦公告》 |
| C.雅尔塔会议 | D.旧金山会议 |
中途岛战役前夕,美军利用已经截获的日军电报密码,破获了日军进攻中途岛的
全部情报,对日军的行动了如指掌。尽管在海战中日军尽其所能集中了最大兵力,占有绝对
优势,但美军早有准备,最终取得了胜利。材料最能说明
| A.实力对比决定战争胜负 |
| B.美军的情报部门比日本发达 |
| C.情报有时也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
| D.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
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协议有
①《布列斯特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慕尼黑协定》
④《雅尔塔协定》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二战”期间,罗斯福曾说,邻居家着火了,我们把水龙带借给他,等到火熄灭
了,再把水龙带收回就是了。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实施《租借法案》 |
| B.签署《大西洋宪章》 |
|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 D.签署《开罗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