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回放】
据媒体报道,某国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该国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1)材料中的青年男女被什么制度迫害致死?
(2)材料中的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3)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国君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的国君是指的是谁?
(2)文中反映商鞅什么主张?
(3)商鞅代表哪个阶级?他的个人命运如何?
(4)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作为当代重要特征之一的全球化,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经济全球化最早开始于什么事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经济全球化是我国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材料一:感知历史
类别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第二次科技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40-50年代 |
主要标志 |
① |
② |
③ |
材料二:感受历史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材料三:感悟历史
如图,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表格。
(2)请举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
(4)结合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做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和舰艇2011年3月19日起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20目表示,有关国家实施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与决议精神相违背。
——人民网报道
材料二:如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回答: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
(3)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三次大的变化,结合史实,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依次写出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两点建议。
19世纪60年代,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怎样“懂得改变”的?这一改变有何作用?
材料二1861年2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主持国务会议开幕式,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2)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简述其历史背景。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中国有人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4)有人认为,以上三次变革都与距今200多年的一次完全不同的革命有关,这场革命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场革命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