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问题。
(1)指出不同时期俄、美、中三国“改革调整机遇”的历史事件名称分别是什么?
(2)指出不同时期俄、美、中三国“改革调整机遇”各有什么特点?
(3)指出不同时期俄、美、中三国“改革调整机遇”各自的结果如何?
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以上均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君”的结局如何?有人说,这意味着“商君”变法的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朝代歌》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记》
材料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四如图:《战国形势图》
请回答: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写出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
(2)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请再列举一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4)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A、B、C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占卜、种植之书。”帝曰:“可。”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何时?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哪些书可以不烧?
(3)材料中的“帝”是指谁?
灌溉、防洪。“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变法?该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
(2)从材料二可知,变法遭到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3)这次变法是否取得了成功?请你说出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县志》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
(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修建于何时?
(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