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它的根本目标是( )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B.坚持共同富裕 |
C.坚持国家宏观调控 |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
2010年10月18日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08年6月6日,主打中国元素的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北美公映,首周票房就达6000 77美元。截至6月29日,影片在我国放映十天的票房就已经高达9688万元人民币,成为最赚钱的进口动画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功夫熊猫》成功的关键是故事包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启示我们
A.要加强中国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
B.要充分开发中国的传统文化 |
C.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D.要固守我国的传统文化 |
《功夫熊猫》最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就是它的创新精神,它把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两大元素——武术和熊猫结合在一起。重视文化创新的原因是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引起的。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
C.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
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说明
A.民族节日传播的重要性 |
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 |
D.外国节日比中国节日更科学更优秀 |
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为提升春晚的文化品位,烘托大年夜的喜庆气氛。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春晚迎春春不晚”、“《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些春联古意新思,借鉴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②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生命力
③大众传媒为人们传承和享用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A.②③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