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指示之曰指示:指给……看
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顾问:回头问
C.不以不肖不肖:没有才能
D.臣本事前宫本事:本来侍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卿问朕是非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齐桓公郭 / 胡为乎惶惶欲何
C.甚重其言 /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D.太宗所让 /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
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
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大儒,认为王珪很有能力,但王珪却因罪躲在南山中十多年,未能施展才能。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不久,建成被杀,王珪既而侍奉唐太宗,依然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一方面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个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唐太宗的形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答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学科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节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辞不行     推辞
B.太和独否不是这样
C.留守文彦博才之才(了解)他
D.庐墓下      建造房舍

7.下列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以为一日千里 B.昼夜视颜色
C.得知太平州 D.庭坚学问文章

8.表现黄庭坚“淡泊”、“至孝”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①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B.①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②不以迁谪介意
C.①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①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②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②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有一次看到黄庭坚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黄庭坚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B.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人诬陷并盘问。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乘机肆意报复,指使亲信抓住黄庭坚的《荆南承天院记》大做文章,将他除名贬官了。
D.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2)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20.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先 其 无 以 易 之 柔 之 胜 刚弱 之 胜 强 天 下 莫 不 知 莫能 行。
21.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来类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为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皋陶:人名,舜时的司法官。②易:治。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②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⑵这段话表达了儒家什么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题
送李愿归盘古序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行之阳有盘谷。阳:这里指南面
B.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方便
C.采于山,美可茹茹:吃
D.触刑辟而诛戮辟:法

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①从茂树以终日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①伺候于公卿之门
②能谤议于市朝
D.①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介绍盘谷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又以其名字的由来引出我的朋友李原居住在这里,而完成了文章第一段的叙述。
B.本文的主体段落作者以李愿之口描绘了三类人:一是声势显赫,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二是投机钻营,趋炎附势的人;三是怀才不遇,归隐山林的人。
C.文章末段写作者韩愈听了李愿的话后,由此生发,并用歌唱的形式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羡之意。
D.全文属于亲友别离、赠言规勉类的赠序,结构谨严,浑然一体,语言风格与《师说》相同。文末是在朴实的叙述中完成全文的说理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暂刺史。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明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劾曰:“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干:求
B.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但:但是
C.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贻:留下
D.故事皆搢笏于带故事:旧例,成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叙为昭穆,尤亲重之B.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
C.时张说为中书令D.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
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
7.下列句子每三句编为一组,全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的一组是 (3分)
①此子必能致远②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③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
④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⑤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⑥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②③⑥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九龄年幼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高度赞赏,王方庆预言他今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B.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有权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于是借机提拔了自己亲信的官员,张九龄给他提出建议,结果未被采纳。
C.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的时候,常常推荐张九龄,认为他才能卓著,可以担任集贤院学士,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当时就同意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D.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妒忌张九龄的才能,所以用牛仙客的事情设计陷害他,结果张九龄上当,被罢免了知政事的职务。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时 御 史 中 丞 宇 文 融 方 知 田 户 之 事 每 有 所 奏 说 多 建 议 违 之 融 亦 以 此 不 平 于 说 九 龄 复 劝 说 为 备 说 又 不 从 其 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②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