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合成氨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铜洗,其目的是用铜液[醋酸二氨合铜(I)、氨水]吸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和CO2等气体。铜液吸收C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u(NH3)2Ac+CO+NH3[Cu(NH3)3CO]Ac 。完成下列填空:
(1)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选填编号)
A.减压 | B.增加NH3的浓度 | C.升温 | D.及时移走产物 |
(2)铜液中的氨可吸收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液的组成元素中,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氮、磷两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已知CS2与CO2分子结构相似,CS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CS2熔点高于CO2,其原因是 。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的金属性强 |
B.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
C.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
D.13C和14C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
B.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
C.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
D.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
B.Na2O2晶体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
C.Na2O、Fe2O3、Al2O3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 |
D.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
近年来,华北多个地区发生持续雾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
B.目前的雾霾污染,无需治理借助于天气状况改善即可 |
C.PM2.5颗粒含有重金属、多种烃等有毒物质 |
D.汽车尾气是目前城市大气污染气体和细小颗粒物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 |
在1 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 mol•L-1和1.5 mol•L-1,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 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 mol |
B.反应后产生13.44 L H2(标准状况) |
C.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 mol |
D.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