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慢 H2O2+IO-―→H2O+O2+I-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
B.I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当反应放出98 kJ的热量时会生成1 mol O2 |
D.v(H2O2)=v(H2O)=v(O2) |
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 mo1·L-1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Mg>Cu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左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右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
氧化性:Cl2>Br2>S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S>C>Si |
青海昆仑玉被定为08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透闪石(Tremolite)的化学成份为Ca2Mg5Si8O22(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
B.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硅酸盐的形式为:2CaSiO3·5MgSiO3·H2SiO3 |
C.透闪石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是Ca元素质量分数的2倍 |
D.透闪石中还可能有少量的Al代替Mg,Na、K、Mn代替Ca、Mg等。 |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 B.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 D.该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
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
B.燃着的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说明镁燃烧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
C.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
D.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说明氢气与氯气作用直接生成了挥发性的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