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物是观念的集合 | B.存在就是被感知 | C.意识第一性 |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
在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人们呼吁要擦干地球母亲的眼泪。这告诫人们()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认识事物的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
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
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则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两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
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
“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
古语云:“难于上青天。”如今,人们可见“深度撞击”的绚丽火花,“发现”号航天飞机平安着陆,中国“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挑战太空、探索太空的活动一个接一个。上述材料说明()
A.主观能动性是人与物的根本区别 |
B.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美妙的境界 |
C.人们所“想”的与所“做”的是完全一致的 |
D.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世界发展的快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