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 |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的现象却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这种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持久 |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D.周代制度备受历代政权推崇 |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 |
| B.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同 |
| 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
| 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 |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下列对这两个谜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
|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
|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
|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经 ()
|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