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 B.道家 | C.儒家 | D.法家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
何怀硕在《熔数千年碑碣,金石铸成苦铁》一书中说:“视觉最精炼的符号必然是线型的形式,所以中国绘画的形式带有概念的性格。……象征主义等所凸显出来的符号式的视觉语言,在西方是创新,在中国却是老传统。”下列四幅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象征主义”传统的是:
A.《夫妇宴饮图》 | B.《牡丹蕉石图》![]() ![]() |
C.《清明上河图》 | D.《送子天王图》 |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