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吾子:您 |
B.人益不事师益:利益 |
C.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恒:经常 |
D.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
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 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先概括了韦中立来信的内容,并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的要求直接谢绝。 |
B.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居长安。柳宗元以此说明师道之衰,以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
C.作者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
D.第三段中作者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做法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及其他课内语句。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知嘉佑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
六年,参知政事。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凡边防久缺屯戍者,必加搜补。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下列每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
B.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不然,将为敌有 |
隧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下面全部表现欧阳修“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②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③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④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⑤凡边防久缺屯戌者,必加搜补⑥为安石所抵,故求归愈切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欧阳修幼年丧父,学习勤苦,聪慧过人,长大后,卓有声誉。他有感于当时文坛的写作陋习,决心学习韩愈文风,与尹洙亦师亦友,与梅尧臣作诗唱和,名冠天下。 |
B.范仲淹因言事被贬,欧阳修上疏为其辩解,遭到司谏高若讷的诽谤,结果被贬为夷陵令,后被征召掌书记,他笑谈进退,辞而不受。 |
C.欧阳修出使河东时,正赶上战事,有人想放弃麟州,在欧阳修的劝说下,麟州得以保存,在他的倡议下,很多的田地得以耕种,百姓的赋税也得以减轻。 |
D.欧阳修主持贡举,大力打击“太学体”,虽然阻力很大,但最终扭转了科场习气,他为官尽心政事,注重实效,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死后谥号文忠。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房彦谦传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若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司隶别驾刘陀,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陀亦不敢为恨。
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彦谦居家,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节选自《隋书·房彦谦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兄彦询,雅有清鉴雅:平素 |
B.雅有词辩,风概高人高:超出 |
C.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固:坚持 |
D.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亢礼:高声论礼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 /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B.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 /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
C.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 /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
D.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房彦谦有操守的一组是
①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
②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
③刺史惮之,皆为之拜
④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
⑤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
⑥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彦谦事奉继母,超过了他的生母,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让继母先品尝。 |
B.房彦谦为官惠民,深受百姓爱戴,就连当时的大文豪内史侍郎薛道衡,也对他特别地尊敬。 |
C.房彦谦为人正直,凡是他所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 |
D.房彦谦虽然身居高官,但平时勤俭朴素,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
②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
③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洋
【明】王思任
由恶溪登括苍,舟行一尺,水皆污①也。天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门一辟。
吴闳仲送我,挈睿孺出船口,席坐引白,黄头郎以棹歌赠之,低头呼卢,俄而惊视,各大叫,始知颜色不在人间也。又不知天上某某名何色,姑以人间所有者仿佛图之。
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溪西一带山,俱以鹦鹉绿,鸦背青,上有猩红云五千尺,开一大洞,逗出缥天,映水如绣铺赤玛瑙。
日益曶②,沙滩色如柔蓝懈白,对岸沙则芦花月影,忽忽不可辩识。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碎剪鹅毛霞,俱黄金锦荔,堆出两朵云,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岚数层斗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金光煜煜不定。盖是际,天地山川,云霞日彩,烘蒸郁衬,不知开此大染局作何制。意者,妒海蜃,凌阿闪③,一漏卿丽④之华耶?将亦谓舟中之子,既有荡胸决眦之解,尝试假尔以文章,使观其时变乎?何所遘⑤之奇也!
夫人间之色仅得其五,五色互相用,衍至数十而止,焉有不可思议如此其错综幻变者!曩吾称名取类,亦自人间之物而色之耳。心未曾通,目未曾睹,不得不以所睹所通者,达之于口而告之于人;然所谓仿佛图之,又安能仿佛以图其万一也!嗟呼,不观天地之富,岂知人间之贫哉!
(选自《新编古文观止》)
【注】①污:不流动之水,谓此江多滩石,水流不畅,船行艰难。②曶:昏暗。③阿闪:佛名。此指佛的奇妙。④卿丽:祥瑞的云彩。⑤遘,遇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挈睿孺出船口()
⑵姑以人间所有者仿佛图之()
⑶又有夜岚数层斗起()
⑷衍至数十而止()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写小洋前水路的艰险;第二层写令人心情豁然开朗的小洋印象;第三层写小洋夕照的美妙绝伦;第四层写作者对小洋天上人间的无尽感慨。 |
B.文章出语简练而新奇,“天为山欺,水求石放”中的“欺”和“放”两字,尤为奇绝,不仅表现出水路的惊险,也为小洋的出现做了铺垫。 |
C.文章写小洋夕照,先是用了一连串的色彩比喻,再以突发奇想的“大染局”来概括这种色彩的丰富与美妙,可谓绝妙。 |
D.最后一段感慨,很有些对人间的不满和无奈,在大自然的富庶面前,作者突然悟到了人间的贫穷,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
文中加下画线的句子。
⑴天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门一辟。
⑵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
⑶意者,妒海蜃,凌阿闪,一漏卿丽之华耶?
⑷曩吾称名取类,亦自人间之物而色之耳。
⑸何所遘之奇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②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节)
【注】① 斶(chù) ② 展禽,字季,鲁国著名贤士,食邑柳下。柳下季垄,即其墓。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罪死不赦罪:定罪,判处 |
B.寡人自取病耳病:疾病 |
C.且颜先生与寡人游游:交往 |
D.清静贞正以自虞虞:同“娱”,乐 |
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或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叫颜斶上前,结果颜斶却叫大王上前,齐宣王为颜斶有悖于君臣礼节的行为甚是不满。 |
B.颜斶引述老子得话,意在提醒齐宣王要懂得以贱为本、屈已尚贤的道理,同时告诫诸大臣不可自轻自贱,为臣也应该坚守自身人格。 |
C.颜斶以美玉雕琢后失去了璞石天然、本真和朴实的品质为喻,暗示了人显贵后就会依附于身份、爵位,就易失去自由和真正的自我;比喻说理,形象生动。 |
D.颜斶晚食当肉、安步当车、无罪当贵、清静自虞这一生活理想流露出了他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本真意义的追求,也反映出他“视富贵如浮云”的刚直不阿的知识分子人格。 |
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
①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②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人以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日夜为备。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病革[注],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寻卒。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赵方传》)
[注]革:通“亟”,指病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 诱:教导 |
B.增戍兵以遏其冲 遏:扼守 |
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 邀:邀请 |
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 视:检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B.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
C.勉以协心报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D.与观夹击,又败之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有进士。 |
B.在金人南侵时,赵方一方面派兵在荆门东西两山险要处修筑堡垒,增兵把守,另一方面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骑兵截击,杀敌千余人,金兵败走。 |
C.在宋与金的交战中,除了赵方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检阅军队,亲临指挥外,其部下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的通力合作、英勇善战也功不可没。 |
D.赵方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他曾上疏极力陈述不能和金人讲和的理由,即使得病以后,他仍然勉励扈再兴忠心报国,写信给宰相论述边疆大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