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交响乐团向海内外中国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作品的。
②近年来,海洋石油事故频频发生,给大海带来污染,造成严重生态灾难。
③“人有七情六欲”不错,但物欲怎样膨胀,都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
A.启事泄漏固然无论 | B.启示泄露固然尽管 |
C.启事泄露当然尽管 | D.启示泄漏当然无论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蓝天、红土、荆棘,桑布鲁的一切都干燥得让人咽唾沫(yè),四散在平原上那些一两米高的蚁穴像月球上的别墅。 |
B.人,应该像春天一样活着。我们要用春天的激情,将远山渲(xuàn)染成一个个生动的音符,让阳光谱成天地间最美的旋律。 |
C.天黑了,浓重的黑暗笼(lǒnɡ)罩了一切,暗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
D.石桥一侧的田地里,长出几排高粱,蹿(cuān)出来的几个高粱穗早已被游客摘走,直挺挺的高粱杆子摇曳在秋风中显得有些孤单。 |
阅读《纪念刘和珍君》相关句子,完成题目。
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以上第①②句话之间表面上似乎缺少关联,但实际上有着紧密地内在联系。对这两句话之间联系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刘和珍是那样敬重鲁迅、崇拜鲁迅,鲁迅感到对她的牺牲不应表示沉默。 |
B.刘和珍是一位好青年,她生活艰苦却勤奋好学,鲁迅感到对她的牺牲不应表示沉默。 |
C.刘和珍是个青年,又十分崇拜鲁迅,因此鲁迅感到不为她写点什么简直对不起她。 |
D.像刘和珍这样坚决而热切地追求进步与真理的好青年竟被反动军阀残酷杀害,鲁迅先生感到有责任立即拿起笔来悼念烈士,声讨反动派。 |
阅读《长亭送别》之《滚绣球》一曲,完成题目。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下列对《滚绣球》一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相见恨晚而相别怨疾,两相对照,鲜明有力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爱得深、恋得切的真挚感情。 |
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柳丝”“疏林”与“斜晖”这些别有特色的客观之物,准确寄寓了人物的主观之情。 |
C.“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话写马儿行得慢,车儿跟得快,唯如此才能两厢厮守,写出了这一对离别人的一片微细心思。 |
D.“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以写实的手法深沉凄切地表现了由于离别的极度悲哀而身心交瘁。 |
下列对课文中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西厢记》) ——此句看似平易但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意味深远。 |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庄子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的比喻,暗示大鹏鸟的高飞是需要条件的,也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 |
C.“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认为自己有贪生恶死的“私心”,如果平庸地死了,自己的文章就不可能在后世显露,他为此感到遗憾和痛苦。 |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
——作者认为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实为虚妄之词,这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