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的认定,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我学者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两份珍贵档案:一件是1937年12月14日,美国驻德国大使陶德致罗斯福总统的密电。密电中披露,日本驻德国大使东乡茂德承认,在南京沦陷之前,日军已杀死了50万中国平民。另一件是1938年1月25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高斯就日军在中国上海、杭州、苏州的暴行给国务院的专题报告。
材料五 (中新网东京2008年10月31日电)由于航空自卫队最高长官田母神俊雄日前发表了一篇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论文,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于三十一日晚决定罢免其航空幕僚长(相当于空军司令)一职。
(1)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有何认识?
(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却有不同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3)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下图((1945年8月的广岛》的景象是哪次空前军事行动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4)围绕材料一、五,并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
(5)材料四对于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有何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原因。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请回答:
(1)根据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概括指出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危害和影响。
(2)扼要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以下是一幅2005年国际漫画大展作品,图上一位士兵一手持步枪,一手拖着一面国旗阔步前行,妄图把整个地球覆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无题 (土耳其)瓦伦丁(2005年)
(1)该漫画反映了什么内容?
(2)该漫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该漫画反映的内容是否能实现?为什么?
(4)根据此图阐述你对中美关系走向的看法。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此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主张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试结合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对这一过程加以叙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