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是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
D.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 |
【改编】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德国的王朝战争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C.革命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
D.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对决 |
【原创】大蒙古国的草原本位政策,决定了蒙古大汗对汉地只采取间接统治,重搜刮而轻治理,造成“汉地不治”的局面。忽必烈即位后,改弦更张,推行汉法,将统治重心由漠北移到汉地,从而在汉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与北魏鲜卑族和辽与金的政策相比,忽必烈推行汉法的方针从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结合历史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朝的“汉化迟滞”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不利影响 |
B.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后受到汉族农业文明的熏陶,走上汉化道路,是一个总的历史趋势 |
C.草原的游牧型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矛盾是蒙古“汉化迟滞”的原因之一 |
D.与鲜卑族与女真族相比,蒙古族因战争的狂妄自大是“汉化迟滞”的根本原因 |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