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 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 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 B.外国资本 |
C.封建官府 | D.地主阶级 |
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一定程度上()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
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① 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
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
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