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并开始播音。1940年最可能播报的新闻是( )
A.九一八事变 | B.卢沟桥事变 |
C.南京大屠杀 | D.百团大战 |
我校高一某班学生准备组织一次抗日战争图片展,下列图片中,最适合陈列在“敌后战场抗日图片展览室”的是( )
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下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洋人的朝廷 |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 D.相互提携共同奋斗 |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