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执教予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 “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泱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 B.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 D.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增强了殖民国家的实力 |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
C.引起了“商业革命” | 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是指:( )
A.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 | D.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 |
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 B.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
C.“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 | D.“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