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
|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
|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
|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负责监督中央的官员),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负责监督地方的官员)”。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
|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最准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
|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
|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
| A.分封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 B.摒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
| C.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 D.士族地主得到较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