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
|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
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 A.放弃进化论 | B.重新评估传统 |
| C.反思西方文明 | D.肯定孔孟之道 |
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
| 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
| 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
| 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
| 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 |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 A.中体西用 | 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
| C.君民共主 |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
|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