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某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这种秩序要比人类人为创造出的秩序优越得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其各个因素之间潜藏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规律。遵循该观点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应是
| A.政府干预,加强计划 |
| 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 C.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
| D.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 典制六材。”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
| B.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 |
| C.官营手工技术水平高超 |
| D.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 职业 |
自耕农 |
佃农 |
工场工人 |
商人、工场主 |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种种不利因素”包括
①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
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③理学的束缚
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 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
| C.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
| D.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