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代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1942
161.7
21.5
1943
169.2
8.2
1944
222.9
49.8
1945
719.1
224.2
1946
650.9
187.7
1947
441.2
227.8

A.1942—194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B.1942—1945年中国外贸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C.1945—1947年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1942—1947年中国外贸一直处于贸易顺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城乡贸易交流频繁
C.集市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
D.农业相关产品交易量大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北宋王安石指出:“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则宜有商贾以资之。”他认为商业的发展“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故制法以权之,以使本盛而末衰。”这表明王安石( )

A.彻底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主张工商农并重,协调发展
C.认识到了发展商业的必要性
D.认识到商业对充实国库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