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加入碱有利于S2-的生成 |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 |
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
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有利于次氯酸浓度增大 |
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有Cl- | B.一定有SO42- | C.一定没有Al3+ | D.可能含有CO32- |
已知几种阴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为OH﹣<Cl﹣<Br﹣<I﹣<S2﹣,若某溶液含有相同浓度的OH﹣、Cl﹣、Br﹣、I﹣、S2﹣,当向其中逐滴滴入新制的饱和氯水直至过量时,最后被氧化的离子是
A.Br﹣ | B.Cl﹣ | C.OH﹣ | D.S2﹣ |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
B.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HI溶液:Fe(OH)3+3H+=Fe3++3H2O |
C.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
D.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银:3Ag+4H++NO3﹣=3Ag++NO↑+2H2O |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L-1的Ca(ClO)2溶液中含Ca2+数目为NA |
B.22.4LCl2分别与足量的Cu、Fe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分别为2NA、3NA |
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
D.1 mol -OH与1 molOH-所含电子数均为9 NA |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B.分子数之比为2:3 |
C.原子总数之比为2:3 | D.质量之比为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