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20分,共4小题)
无言电话
[日本]古贺准二
在一套窄小的公寓的房间里,一个男人正往小饭桌上摆碗筷。没有灯罩的电灯发出的暗淡灯光照到阳台上,晾衣杆上挂着淡蓝色的鸟笼,笼中偶尔啾瞅地响起一对十姊妹的对鸣声。电话铃响起,男人停住了手。
“喂——”
“……”
“喂,这里是城之内——”
“……”
“您是哪一位?”
虽然能听到呼吸声,但对方不说话。
——会不会是无言电话?不过男人想不出被人故意找麻烦或恶作剧的理由。
“——找我妻子京子吗?她到附近的糕饼店买东西去了。不瞒您说,今天是我60岁的生日。本来我忘得一干二净,可妻子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病也好了,我得豁出点钱来买盒蛋糕。’她刚出去,一会儿就会回来…… ’
“两年前我得病以后,实在让她辛苦了。
“——想来,我一直让她很辛苦。
“从前,我生存的意义就是工作。天天追赶时间和钱,又被它们追赶,把妻子和孩子丢在一边不管。
“有一次做股票投机,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为了还债,房子、土地都到了别人手里,我才突然发现失去了朋友、公司,还有孩子们。
“像坠入绝望的深渊里,我想自杀的时候,妻子这么说:‘孩子他爸,你权当自己回到刚出生时那样一无所有的状况。咱们两手空空从头开始吧——’
“我那时才醒悟过来,同时对我过去的生活产生了怀疑,我究竟图个什么来着。我直到现在还感谢我妻子,我是从她那儿获得了新生。
“两年前我得大病的时候也让我妻子非常担心。我直到现在还不怎么能工作,所以妻子只能去打零工。我有时真是觉得奇怪,她那瘦弱的身体里怎么会蕴藏着那么多的精力。”
“……”
“——我女儿隆子6年前跟男人一起离家出走了。想来我应该承认她第一次自己选择的异性。但我当时觉得更体面一点儿的男人才和我女儿般配。这应该说是做父亲的一点私心了。
“听说她好像有了两个儿子,一个5岁,另一个3岁,他们现在正是最可爱的时候吧……
“啊,这个,像是我妻子有时瞒着我去看他们。”
“……”
“——我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彻,10年前他竟说想当音乐家,大概不想做像他父亲这样的人吧。我劝他不管怎样应该先读完大学,可是他不听,我们吵架后,最终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那个小子该是30岁了吧,也不知在哪儿怎样过日子……
“每天一早一晚,我都要和妻子一起祈祷他平安无事。
“——现在,我跟妻子两个人孤零零地在这小公寓里过着俭朴的日子。
“我们养着一对十姊妹,它们很亲昵,还下了两个蛋。
“我跟妻子今天早晨刚刚说起,看着母鸟和公鸟交替抱窝的样子,就想起我们夫妇当时的情景来。
“——我一个人讲了很多没用的事情。啊,您是哪位来着?”
电话里对方的呼吸急促起来。
“喂,您怎么了?”
“……”
突然话筒中响起一阵呜咽声。
“——爸,祝您生日快乐!隆子姐姐和妈妈也在这里。我们马上就去您那儿!”
这是隔了10年之后才听到的儿子的说话声。
“……”
男人无言地握紧话筒,大颗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 )
A.电话接通之初,对方不说话,但能听到呼吸声,男人很快否定了是被人故意戏弄,他猜测到电话那端的那个人可能是自己的亲人。 |
B.男人之所以对一个不曾开口讲话的人打开心扉,表明了他内心的孤寂和痛苦,迫切需要与人交流。 |
C.“突然话筒中响起一阵呜咽声”这一细节表明儿子在无意中听完父亲的人生遭际后,理解了父亲,原谅了父亲。 |
D.在他心中,妻子是支撑他走过一切艰辛和挫折的动力,但结尾处我们看到妻子在生日这天欺骗了他,还去与女儿团聚,这表明妻子也并不理解他。 |
E.小说选取了电话接通的片刻时间,通过他的讲述,串联起他一生的遭际,构思精妙,匠心独运,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主人公的叙述,请归纳一下主人公一生遭遇了哪些人生的打击。
面对着一个无言电话,主人公却滔滔不绝地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文本,对本文这种精妙的构思进行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众所周知,蜥蜴俗称自然界中的“变色龙”。但是地处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热带比目鱼才是大自然真正的隐形高手。
这种鱼能在8秒钟之内把自身的颜色混同于任何一种周围环境。据科学家拉玛康德莱姆称。这是所发现的变色最快的比目鱼。拉玛康德莱姆在各种环境下对这种鱼进行了实验.结果令人惊讶。
比如.当他把这种鱼从海底泥沙中移到黑白相间的花格板上或圆点图案中时,比目鱼便迅速地“穿起”方块或圆点的“外套”。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旦这种鱼在第一次试验中“识别”了某种图案.在第二次试验中它便能够在2秒钟之内复制出这种图案。这一特性为比目鱼在热带环境中生存提供了迅速的隐蔽条件。
拉玛康德莱姆认为这种比目鱼善变的秘密在于它的大脑和皮肤。首先,它的大脑细胞接受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识别出环境中的图形和颜色。然后这些细胞再向皮肤中的色素细胞发出信号。
比曰鱼的皮肤上覆盖着色素细胞。它们能够用至少六种不同形状的条纹复制图案。这些条纹包括圆点、圆圈和h图形等。这样,通过控制条纹的明与暗,比目鱼的大脑就能够在皮肤上进行“数学绘图”。把下列判断分成四组.是热带比目鱼大脑特点的一组是 ( )
①接受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②识别出环境中的图形和颜色③向皮肤中的色素
细胞发出信号④用条纹复制图案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就伪装的能力而言.蜥蜴远远不如比目鱼。 |
B.只有一种比目鱼能变色。 |
C.热带比目鱼是一切动物中变色最快的一种。 |
D.拉玛康德莱姆所做的实验中。有的侧重测量热带比目鱼复制图案的速度。有的 |
侧重测试复制图案的条纹。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热带比目鱼所复制的图案,或由圆点组成,或由圆圈组成,或由h图形组成,或 由其他条纹组成.有多少种条纹就有多少种图案。 |
B.热带比目鱼所复制的图案.由包括圆点、圆圈和h图形等条纹组成。 |
C.热带比目鱼所复制的图案同任何周围环境一样. |
D.只要有不同的条纹,热带比目鱼就能复制图案。 |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只需8秒钟左右热带比目鱼便可通过自身颜色的改变,把自己隐蔽起来。 |
B.热带比目鱼第二次接触类似环境,不到两秒钟就可以将自己隐蔽起来。 |
C.热带比目鱼被置于黑白相间的花格板上或圆点组成的图案中时.能迅速地改变 自身颜色。 |
D.在热带环境或其它环境中,比目鱼都能迅速地隐蔽自己。这为其更好地生存提 |
供了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五亿三千万年前的一天。一股意外涌来的泥沙把滇中海城浅海区中大量的动物埋在下面。由于迅速地与外界隔绝.致使大量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生物没有庸烂.在泥沙中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些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泥沙中经过几亿年而最终成为化石。随着地壳的运动.这座难得的古生物宝库被抬升到云南澄江帽天山。
澄江化石群异常珍贵。一般情况下.寒武纪的许多元脊椎动物若无特殊的埋葬条件,不会变成化石。而在澄江它们不仅成为化石,而且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澄江化石的完整性解开了一些长久令人费解的“化石谜”。例如早在i00年前发现的奇虾的“脚”化石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节肢动物的尾巴,而奇虾的“嘴巴”化石则被认为是水母。而且荒唐地被单独“立户”取了名称。澄江奇虾化石的发现纠正了把奇虾的肢体当物种的“历史错案”。
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寒武纪比我们较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四亿年。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和194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时间间隔有一亿一千万年,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处在以上两个化石群时间跨度上的中闻.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使一些在其他地区“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澄江“最终成为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 ( )
A.这些动物在澄江地区埋藏于泥沙中的时间长——五亿三千万年。 |
B.这些动物在被泥沙埋藏的瞬间与外界迅速隔绝。 |
C.这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海域的浅海区中。容易被泥沙埋藏。 |
D.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没有腐烂的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而被抬升。 |
联系澄江奇虾化石的特点,分析造成奇虾化石“历史错案”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百多年前发现奇虾化石时.古生物化石研究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认清其实质。 |
B.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的形态与某些物种形态极其相似。科学家们以貌定 论。 |
C.一百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都是奇虾的局部而非整体.难以从整体判定。 |
D.长期以来遗留下的“化石谜”影响了科学家对奇虾化石的准确判定。 |
“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说其“重要”的一个具体依据是 ( )
A.澄江动物化石群所处的时期正好在前寒武纪末期与寒武纪中期的时间跨度的 中间。 |
B.澄江动物化石证明了由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到布尔吉斯动物化石两者物种问发 生的突发性变化。 |
C.澄江动物化石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
D.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寒武纪比“侏罗纪”早四亿年厦有研究价值。 |
对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在古生物进化研究方面具有其他化石无法替代的作 用。 |
B.澄江动物化石由于具有特殊的成因,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完整性。 |
C.澄江动物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我国对古生物的研究又有新突破。 |
D.澄江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稀有的化石宝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皮肤老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些与个人体质有关,有些则因外界因素影响造成。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过度肥胖或体重不足,更可能造成两种情况交替产生。此外机体各种组合成分.如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及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分配不均衡,也会造成老化现象。吸烟通过对呼吸道的神经刺激能使弹性纤维断裂,尤其会降低呼吸道容量.呼吸道间的氧气会因此减少。大气污染也是侵害呼吸道的主要凶手。药物使用不当难免造成副作用而加速老化。太阳光的辐射线,尤其是紫外线。会渗透进皮肤深层造成破坏。
上述因素都会协助体内各种毒素形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由基。所谓自由基就是机体内循环流动的分子,经由本身能量转换而成的有毒分子。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分子在受到氧电子作用后,会变成自由基,同时也会使其它分子变质成为自由基。
自由基攻击的目标是细胞及其外围。细胞膜便是自由基的第一个靶子.当细胞膜自行修补功能耗尽后.就只能听任自由基进入细胞内部。自由基一进入细胞质就会发散破坏细胞的元素,不正常细胞渐渐形成。最后连细胞核也成了被攻击目标。由于能量规律受到破坏,细胞核中传送出的讯息也有所更改。在此同时,它对细胞外部的破坏也在进行,它使支撑组织变质,特别是会破坏弹性纤维及胶原蛋白,因此便导致人体皮肤老化。“自由基攻击的目标是细胞及其外围”,句中的“外围”是指 ( )
A.胶原蛋白 | B.弹性纤维 | C.支撑组织 | D.细胞膜 |
文中“氧电子”的形成原因是 ( )
A个人体质的失衡 B.外界光热等影响 C.机体老化而形成 D.分子流动的产物准确反映吸烟对皮肤老化产生影响的顺序是 ( )①弹性纤维断裂②降低呼吸道容量③形成自由基等毒素④促生体内氧电子⑤侵入细胞膜⑥支撑组织断裂
A.①③⑤⑥ | B.①②④⑤ | C.②④③⑥ | D.④③⑤① |
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
A.皮肤老化浅议 | B.人是怎样变老的 | C.皮肤老化的因素 | D.加速老化的敌人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黄河从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1991年后,年年断流,断流天数逐年加长,断流距离逐年加大。黄河断流不仅使下游严重缺水,同时也使黄河的泥沙无法排入大海,使黄河防汛的形势日益严峻,虽然将来有小浪底工程可以缓冲,但小浪底2020年将失去蓄水排洪作用。
黄河下游断流,引起东部严重缺水,每年给下游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百亿,对此专家提出了多种有益的方案,但总体而言不外是内部解决和引水济黄。
所谓内部解决指黄河流域上、下游统筹配水、用水、实施水资源的有偿使用。这些措施虽然能有效地解决部分问题,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不能马上解决黄河的缺水问题。
“引水济黄”:即从长江、丹江进行南水北调,由于投资太大、周期太长等原因,加之,“南水北调”也只能解决北方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并不能解决黄河自身的问题,小浪底工程也只能缓冲一下时间,难以实施;“西水东调”,如某些专家提出的从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提水流入的方案也存在很多难以实施的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问题,必须从防汛、治理河床增高、缺水这样一个大局上来综合考虑。
目前下游的大致用水量,解决华北平原267×104km2干旱地区的灌溉任务,约需水150亿吨,加上京、津等工业及城市用水约50亿吨左右,共计需约200亿吨,但黄河下游的平均径流量470亿吨左右,远远大于200亿吨的需求,从理论上来说,黄河下游并不缺水。而事实上由于黄河水并不是很均匀地流过,大量的水集中在汛期到来,相对缺水而言,让洪峰迅速地通过更为重要,否则就会有破堤决口的危险,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这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需要水,另一方面当洪峰来临时又希望洪水迅速流入大海。所以只要解决好防汛与蓄水这一矛盾,缺水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一提到蓄水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修建水库的办法,如三门峡、小浪底等,甚至有些企业如胜利油田都修建自己的蓄水库,但事实证明修建水库投资大,见效慢,特别是由于黄河的泥沙沉降,水库一经投入使用,同时也是水库走向灭亡的开始,国家投巨资兴建小浪底工程也仅仅只有十多年的蓄水调洪作用,所以修建水库并非上策。
假如我们有一个巨大的水库,这个水库能容200亿吨左右的水,并且水库非常坚固可以经受洪峰的冲击,同时可以经常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引黄放淤,以保证水库的容量不像小浪底那样逐年减少,那么我们既解决了缺水问题又能确保汛期安全。
——选自(《新华文摘》)
7.以下能体现作者解决黄河断流问题思路的一项是()。
A.黄河流域上、下游统筹配水、用水,有偿使用水资源。
B.“引水济黄” 即实施“南水北调”、“西水东调”工程。
C.解决好防汛与蓄水的矛盾,引黄放淤以保证河床不增高。
D.修建一个巨大的且非常坚固的水库,这个水库能容200亿吨左右的水。
8.下面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从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提水流入黄河的方案实施起来将困难重重。
B.国家投巨资兴建小浪底工程,现在还可以缓冲缺水的形势,但到2020年将失去蓄水排洪作用。
C.黄河下游的平均径流量470亿吨左右,远远大于200亿吨的需求,这只是一个估算。
D.黄河水并不是很均匀地流过,大量的水集中在汛期到来,此时防汛成了首要的任务。
9.文中作者认为“修建水库并非上策”最主要依据是()。
A.修建水库投资大,见效慢。
B.目前水库的容量有限,只能解决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
C.黄河的泥沙沉降,水库的蓄水调洪作用将逐步丧失。
D.洪峰来临有破堤决口的危险,将造成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断流天数逐年加长,断流距离逐年加大,从断流发展形势看,断流已成定态。
B.黄河断流成为制约黄河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同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效治理黄河的时机。
C.要根本上解决黄河的问题,不能单纯从解决缺水问题角度入手。
D.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者大胆地否定了“南水北调”这一治黄方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高崧墓志与《兰亭序》
日前,南京东郊东晋名臣高崧墓葬有重大发现,其中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墓志,重新引发了60年代就王羲之《兰亭序》真伪之辩的话题。这两方楷书实证资料,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也为《兰亭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东晋名臣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日前发掘的高崧墓中出土的两方墓志,上书“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墓中还出土了铜砚、墨等书写用具,说明书法在当时已比较流行。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
在与高崧同时代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最为著名,因而,《兰亭序》的真伪之争也最令人关注。据史载,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42位朋友到山清水秀的山阴兰亭(今浙江绍兴市郊),饮酒赋诗26首,最后由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写了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字字精妙。王羲之对自己的这一作品十分珍惜,并作为传家之宝,直传到七世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辨才手里时,那已经是唐代了。唐太宗得到后,十分高兴,让人临摹了多本,分别赐给太子、诸王、近臣,从此《兰亭序》摹本散落人间,而真本则被唐太宗殉葬昭陵。这就是《兰亭序》的传说。
首次对王羲之《兰亭序》提出质疑的是著名学者郭沫若。他根据当时60年代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谢鲲等墓志均为隶书字体这一事实,推断晋代根本没有成熟的楷书、行草,特别是王兴之是王羲之的族亲,可见,《兰亭序》应属伪作,现存王羲之草书是否为真迹摹本,也值得怀疑。但这一观点引起了南京著名书法家高二适的反对,他认为现存《兰亭序》应为王羲之真迹摹本,不仅因为当时就有楷书、行书的记载、传说和故事,而且流传至今的许多碑贴摹本也可证明楷书字体在六朝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由于高二适的声望远不及郭沫若,观点不能发表,高老就把文章交给他的老师、国学大师章士钊,章士钊又呈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还专门作了批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这场学术争论影响很大,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郭沫若说:“还是以后等考古发现吧!”
今天,东晋高崧墓志的出土,为《兰亭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句号。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南京东郊东晋名臣高崧墓葬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墓志考古价值的一项是()
A重新引发了60年代就王羲之《兰亭序》真伪之辩的话题。
B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
C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
D高崧墓葬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墓志,证明高崧与王羲之生活在同一时代。下列有关出土的书法作品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书“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可以推断晋代已经有楷书、行草,《兰亭序》应属真作。
B郭沫若依据60年代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谢鲲等墓志均为隶书字体这一事实,就推导出现存王羲之草书不是真迹摹本。
C高二适认为现存《兰亭序》应为王羲之真迹摹本,不仅因为当时就有楷书、行书的记载、传说和故事,而且流传至今的许多碑贴摹本也可证明楷书字体在六朝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
D郭沫若认为对“现存王羲之草书是否真迹摹本”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晋名臣高崧墓中出土的铜砚、墨等书写用具,说明书法在当时已比较流行,但不能据此完全断定《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
B 《兰亭序》的真伪之争最令人关注,是因为毛主席专门作了批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C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因为东晋高崧墓志的出土证明其为真迹。
D由于高二适的声望远不及郭沫若,观点不能发表,所以大家都认可了郭沫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