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时,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被大批学生和忠实读者翻阅购买。大家看过后都说这版词典有点“潮”。“宅”“蚁族”“房贷”等反映社会变迁的词都被收录进来。反映社会变迁的新词被收录说明
A.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
C.意识能动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
D.意识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
托马斯·阿奎那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机械唯物主义 |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C.物质是否依赖于意识的问题 | D.意识是否具有能动性的问题 |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十一五规划”在原来提出的2010年 GDP 比2000年翻一番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 GDP 比2000年翻一番。这一更高目标的提出从认识论上表明( )
A.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
C.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D.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和发展 |
两位同学就美国国会是否应在金融危机中利用财政政策救助美国汽车业的问题展开辩论,结果两人发现讨论这个问题与澄清“公平”这个概念分不开,于是两人又开始讨论什么是公平。这表明( )
A.哲学是对生活中各种斗争的反映 | B.哲学源于概念的不清楚 |
C.哲学源于人们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 | D.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