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强调“所有”国家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求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且这一承诺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材料不能说明在气候问题上 ( )
| A.国家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 | B.国家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
|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 D.国家间的冲突代替了合作 |
2010年10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嫦娥二号”卫星准确入轨说明 ()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灭规律 |
| B.规律是主观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
| C.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改变和利用它 |
|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主要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 | B.思维影响着存在 |
| C.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
| C.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 D.德国古典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