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收入

项目
通信业务收入
软件技术服务
信息终端产品消费
电子商务
数额
5642.6亿元
8345.8亿元
6168万元
4.98亿元
同比增长
8.9%
  24.5%
  28.7%
  45.3%

注:2012年中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1.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9%,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业近9300亿元.经测算,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但我国人均信息和通信技术支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人均信息和通信技术支出分别为3417.38美元、2455.47美元,我国仅为192.69美元。
材料二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覆盖信息服务,如语音通信、互联网数据及接入服务等多种服务形态;覆盖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多种信息产品;还包括基于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材料三 当前,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大量涌现。我国市场规模庞大,随着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促进信息消费要改善消费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更大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知识,分析信息消费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有何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消费的决定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说明当前我国着力培育信息消费热点的必然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氏族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1978年到2006年我国GDP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

项目年份
全国GDP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978
3624
138
405
2006
209047
3578
11759
增长幅度
57.7倍
25.9倍
29.0倍


材料二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上海人均GDP达到57310元,贵州则只有5750元,相差近10倍。收入最高行业(计算机软件)是最低行业(农林牧副渔)的5.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新疆的2.3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甘肃的4.6 倍。
材料三 2006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必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⑴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有什么内在联系?
⑶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有人认为,我国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因为: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利于克服平均主义。
⑴结合材料一,说明目前我国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
⑵根据材料二,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2006 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⑴经济发展和财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⑵“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有人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006年11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会议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中国政府将采取以下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今后3年内在非洲国家建立3到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必要性。
材料二几内亚比绍总理戈梅斯就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非洲要避免被边缘化,就应该认真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
(2)根据当前形势你分析一下中国和非洲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以加快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东A、B两市农村状况:

项目
A市(元)
B市(元)
项目
A市
B市35%





农民人均年收入
3780
7970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11%
35%
农业收入
1870
2190
懂技术的农民
17%
61%
非农产业收入
490
3710
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6年
9年
进城务工收入
1420
2070
农业基础设施更新
32%
68%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 A市新农村发展应向B市学习那些经验?
材料二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2)结合材料二说明,怎样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