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习题。(5分)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冈起,萧萧枫树林。
注:①沅湘,沅水和湘江。本诗的“诗眼”是 ,作者把 比作 ,表现出屈原这种情感的深长。(2分)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划线句作简要赏析。(3分)
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具体说明。
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望蓟门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首联“客心惊”中的“惊”字如何理解?结合前两联简析。
赏析诗歌尾联在写法上的特色,以及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祝英台近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词的首三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下阕是如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①,论功还欲请长缨②。
[注]①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他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后终以功封定远侯。②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王所杀,年仅二十余。从全诗看,“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
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①沙棠舟, 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藩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木兰之枻,辛夷木做成的船桨。木兰跟后面沙棠一样都是珍贵的木材。本诗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兴酣落笔摇五岳”一句中“摇”字用得很好,请赏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