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题。甲、乙两地的纬度值可能是( )
A.20°N、20°S | B.10°S、30°N |
C.27°N、13°S | D.15°S、25°N |
依照上题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B.①时之后,乙地昼长短于甲地 |
C.③时之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
D.④时之后,乙地昼长开始变短 |
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 B.北半球、西半球 |
C.南半球、东半球 | D.南半球、西半球 |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图中a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据图回答下列各题。若M、P两点重合,且离北极点距离最大,PM为东经60°( )
A.漳州刚好日出 | B.P点昼长12小时 |
C.M点的夜长可能为0小时 | D.厦门正处上班高峰期 |
若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 )
A.中国候鸟可能北飞 | B.哈尔滨举办冰雕节 |
C.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 D.太湖水域面积最大 |
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和昼夜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苏瓦与阿洛菲两地比较()
A.日期相同,区时阿洛菲早 | B.日期苏瓦早,区时两地相同 |
C.日期苏瓦早,区时阿洛菲早 | D.日期苏瓦晚,区时阿洛菲早 |
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A.1∶11 | B.1∶5 | C.1∶7 | D.7∶17 |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慢时期 |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 |
C.北京昼长大于上海 | D.北半球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 |
此时,我国汕头市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40分钟 | B.12小时 | C.12小时20分钟 | D.12小时40分钟 |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外面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A到B方向是:向西南 | B.从C到D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西南 |
C.从A到B的方向同从C到D的方向相同 | D.从A到B的方向同从C到D的方向正好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