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阅读上图可知,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 。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 上升。
(3)20世纪70年人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长仍很迅速,其原因是 。
(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2000年我国人口数已达到 亿,占世界人口 。
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按下面的提示完成相关要求。
(1)甲乙两地最高月均温均出现在____________月,由此可判断两地都位于____________半球。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比较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可发现:甲乙两地____的变化特点很相似,而_____的分布特点差异较大。
(3)甲地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月,降水属于_________(夏、冬)雨型。
(4)请描述乙地的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冬季________。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共8分)
(1)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判断,随纬度增高,气温逐渐__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___地,位于热带地区的是____________地。
(2)图中甲地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所示的民居建筑最有可能出现在甲乙丙三地中的________地。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你认为该民居建筑设计的主要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________(平直、弯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读图“世界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共9分)
(1)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________,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洲,中国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_。
(2)赤道横穿的大陆有A ________洲大陆和C ________洲大陆。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________洋的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大陆漂移说。
(4)①__________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洋,是D_______洲和C大洲的界线。
读地球部分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上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间隔是15°,则A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B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范围,大部分是________(南、北)半球和________(东、西)半球。
(3)如果从B点一直沿正北方向走,它能经过的地点应该是ABCD中的___________点。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_________(南或北)风,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_________洋和南面的印度洋,气流特点是_____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东以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_________(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3)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___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