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明代缪宗周诗云:“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体现了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 B.反映了明代水路运输的发达 |
| C.透视出明代手工业生产状况 | D.折射出明代冶铸业技艺高超 |
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 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 C.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D.使农民获得了自主权利 |
孙中山曾说:“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然彼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藉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为原动力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会党是孙中山在革命中依靠的力量之一 |
| B.孙中山没有意识到会党的缺陷,是其革命屡次受挫的原因之一 |
| C.辛亥革命期间发动群众难度巨大 |
| D.孙中山认为会党不能作为革命的主力 |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该言论应出自
| A.郑观应《盛世危言》 | B.张之洞《劝学篇》 |
| C.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D.梁启超《变法通议》 |
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到时" 1300、1400、1600甚至更高,出现了严重的银荒。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走私 | B.战争赔款 | C.统治腐朽 | D.商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