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C.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平遥是著名“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 B.晋商善于资本运作 |
C.晋商是实力非常雄厚的商帮 | D.汇兑事业在中国得以发展 |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
唐代李肇所著《国史补》:“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此材料提供的信息有
①唐代手工业生产发达,形成各具特色的手工业生产中心②唐代生产的瓷器只有白瓷
③唐代瓷器已经得到广泛使用④唐代陶瓷工艺已经臻于成熟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 D.人口以农民为主,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 |
《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统治者
A.重视农业生产 | B.关心百姓疾苦 | C.常能与民同乐 | D.“以民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