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③ |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 B.“民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的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建立人与自然界的相对和谐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长远大计,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与此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庄子 | B.荀子 | C.孟子 | D.韩非子 |
如果我们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
|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
|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
|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