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条件下,向2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2、H2和NH3三种气体,发生反应:2NH3(g) N2(g)+3H2(g)(ΔH>0),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内的某一条件,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B.若t1=20 s,则从t0~t1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0.01 mol·L-1·s-1 |
C.图2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t3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
D.若t2时,再向容器中加入1.4 mol NH3、0.8 mol H2,则平衡将正向移动 |
下列有机物在酸性催化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且这两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有机物是
A.蔗糖 | B.麦芽糖 | C.乙酸丙酯 | D.丙酸乙酯 |
下列事实:①甲苯能使KMnO4(H+)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②甲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甲醇不能;③苯酚分子中的羟基酸性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酸性强。可以说明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是
A.只有①② | B.只有①③ |
C.只有②③ | D.①②③ |
从柑橘中炼制萜二烯,下列有关它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B.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 |
C.分子式为C10H16 |
D.与过量的溴的CCl4溶液反应后产物如右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 mol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 |
B.20℃时,1 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6NA |
C.1 mol甲基含10 NA个电子 |
D.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
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