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爇①寒灯向影频,回文机②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①爇:ruò 烧,点燃。②回文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而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遇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 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
B. |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
C. |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
D. |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_____
(北宋)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
A. |
夜泊 |
B. |
野寺 |
C. |
山行 |
D. |
江上 |
(2)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
B. |
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
C. |
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
D. |
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 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②。
为于耆旧内 ③,试觅姓庞人 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
B. |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
C. |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
D. |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 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 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
B. |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
C. |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
D. |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
B. |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
C. |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
D. |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
B. |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
C. |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
D. |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
(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