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横断山脉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其垂直自然带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
(2)分析长江在c-d段水能丰富的原因。
(3)说出成都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气候条件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4)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简述大气污染对重庆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演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在平原、河川地区,一般来讲,只有当人口增长到某一临界值,平原土地资源不足时,才开始向坡地、丘陵、山区发展。下列是他们调查的一些资料数据。分析这些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六百余年来本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
时间(年) |
人口(104人) |
耕地(104hm2) |
人均耕地(hm2/人) |
1368 |
6.693 |
4.151 |
0.62 |
1403 |
6.661 |
4.245 |
0.637 |
1465 |
9.497 |
4.245 |
0.447 |
1736 |
21.599 |
7.481 |
0.346 |
1875 |
32.724 |
17.25 |
0.527 |
1911 |
29.157 |
18.466 |
0.633 |
1983 |
49.86 |
20.36 |
0.408 |
1996 |
54.63 |
22.07 |
0.404 |
表2本地区现有耕地分类状况(104hm2)
水田 |
水浇地 |
沟川地 |
平坡地 |
缓坡地 |
陡坡地 |
急坡地 |
其他 |
合计 |
|
河川阶地 |
0.01 |
0.1 |
1.12 |
0.22 |
0.28 |
0.01 |
一 |
0.37 |
2.11 |
丘陵沟壑 |
一 |
0.01 |
0.63 |
2.4 |
6.06 |
1.93 |
0.29 |
0.45 |
11.77 |
土石山区 |
一 |
一 |
0.41 |
1.21 |
2.9 |
2.26 |
1.27 |
0.14 |
8.19 |
小计 |
0.01 |
0.11 |
2.16 |
3.83 |
9.24 |
4.2 |
1.56 |
0.96 |
22.07 |
(1)该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貌类型来看,该地区主要是________;从耕地类型来看,该地区较为平缓的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沟川地、平坡地、缓坡地)约占整个耕地比重的____%。
(3)从土地开发的时间来看,该地区开始开垦丘陵陡坡地的时间约为()
A.1465一1736年 | B.1736一1575年 |
C.1875一1911年 | D.1911一1983年 |
(4)指出该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为改变这种局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表l)
耕地(公顷) |
森林面积(公项) |
淡水(立方米) |
0.1 |
0.1 |
2000 |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2)
人口(万) |
面积(平方千米) |
耕地(公项) |
森林面积(公顷) |
年径流总量(有效)(立方米) |
8200 |
16万 |
920万 |
800万 |
2200亿 |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公顷。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l)目前该地区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选择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空格内。
A.破坏生态平衡 | B.土地退化 |
C.人均耕地减少 | D.植被破坏 |
E.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F.毁林开荒
G.自然灾害频繁H.燃料需求增加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简要分析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读“某高原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幅________的景观图。这里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景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民居形式是__________,而图中的民居形式则是_______,只在_______高原上常常能见到,故此图的_______与_________是不一致的。
(3)图中所示高原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_(大自然区)的___________(经济地带),所处的温度带主要是__________,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干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