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的Q湖流域位于北纬36015′-38020',和东经97050′,-101020′,之间,海拔3192-5174米。据最新卫星资料监测表明,近十几年来,Q湖面积变化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以2004年为分水岭,2004年面积最小,2005年开始湖水面积逐年增大,而且这种增长已经持续保持8年。科研工作者经过多方面资料分析,对Q湖的水量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见下表)。
表:Q湖流域水量要素变化趋势预测
年份 |
气温℃ |
湖面降水 (㎜) |
湖面蒸发(㎜) |
地表径流(㎜) |
地下径流(㎜) |
湖泊水位(m) |
2010 |
1.11 |
413.39 |
966.73 |
401.92 |
149.24 |
3192.80 |
2020 |
1.48 |
407.29 |
975.24 |
397.72 |
153.67 |
3192.66 |
2030 |
1.86 |
401.13 |
983.77 |
390.24 |
157.63 |
3192.35 |
2040 |
2.23 |
394.97 |
992.33 |
382.75 |
161.60 |
3191.87 |
2050 |
2.60 |
388.82 |
1000.91 |
373.26 |
165.58 |
3191.22 |
(1)据上图,概述Q湖流域的地势特征,并指出Q湖水补给的主要类型。
(2)依上表,说明未来几十年Q湖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要说明加强Q湖流域湿地监测研究的重要性。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申遗成功。陆上丝绸之路起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延伸至洛阳)。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随后被广泛接受。
材料二:丝绸之路简图
(1)请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简述图中丝绸之路沿线降水大致趋势和水汽的主要来源。
(2)丝绸之路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主要沿盆地边沿山麓地带行进,分析其原因。
(3)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格兰德(Rio Grande)河是美国和墨西哥的界河。它发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Colorado雪山,全长3034公里,其中边界长2019公里;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其中美国和墨西哥境内几乎各占一半。流域内多属干旱半干旱区,降雨量在200~760毫米之间变化,可能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夏季多暴雨,洪水期出现于6~11月,实际上,1978年以后,一次洪水也没有发生。流域水库众多,但水资源短缺,政府准备衬砌渠道以节水。
材料二:边境加工业是随着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项政策发展起来的,这项政策严格限制了墨西哥人入境从事季节性农活。紧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失业,于是墨西哥政府就在边境建立新的自由贸易区来吸引制造商投资,这些贸易区可以不受美国税款、工会和最低薪水要求的束缚。
材料三:格兰德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1)格兰德河水量少的原因。
(2)分析“衬砌渠道”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3)指出20世纪60年代墨西哥人到美国从事的主要季节性农活,并阐述你的理由。
(4)分析电子装配企业富士康选择在华雷斯城为戴尔生产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有利区位条件。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和图乙是某地不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图,两图中的粗黑线是热带辐合带。
材料二:图丙是热带辐合带的剖面图
(1)判断材料一中两图分别表示的月份(七月与一月),并说明判定的理由。
(2)简述材料二所示甲带到丁带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
(3)棉花生长期需水肥量大,但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根据材料分析A地气候特征的成因,并说明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读某地区示意图和该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
(2)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两万余处,请说出其主要原因。
(3)描述图中C所在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享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奶牛存栏量1990年为268万头,到2006年已达到1 401.6万头,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并且基本面向国内市场。下表为我国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统计表(2007年),下图示意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的变化。
区域 |
东北一内蒙古 |
中原 |
西部 |
南方 |
大城市郊区 |
其他 |
牛奶产量/万吨 |
l 469.O |
904.6 |
445.8 |
221.3 |
141.O |
63.5 |
比例/% |
45.3 |
27.9 |
13.7 |
6.8 |
4.3 |
2.0 |
(1)从改革开放后到2006年,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比较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和欧洲乳畜带发展区位的不同点。(8分)
(3)根据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变化图,说明我国乳畜业发展所具有的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