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下列洋流属于此环流的是( )
A.西澳大利亚寒流 | B.加那利寒流 |
C.拉布拉多寒流 | D.千岛寒流 |
如果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 )
A.①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
C.③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
图6为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建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
A.四川盆地、河套平原、三江平原 |
B.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
C.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华北平原 |
D.云贵高原、河套平原、松嫩平原 |
该产业链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
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
C.主导产业是造纸和发电 |
D.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
根据联合国标准,如果某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图5为“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5,回答第8、9题。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是
A.人口的出生率迅速升高 |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D.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就业压力仍较大 |
B.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
C.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
D.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
图4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甲河流R地河谷剖面示意图和P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第6、7题。图示区域
A.Q湖位于外流区 |
B.沿岸海域有暖流经过 |
C.R地河流东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
D.P湖底的坡度南部大于北部 |
乙河流域
A.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 B.P湖最小湖面a出现于一月 |
C.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部分河段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发生 |
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4、5题。地壳的主要特征是
A.厚度均一 |
B.与岩石圈范围一致 |
C.由岩石组成 |
D.组成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
图示区域中
A.地壳越厚的地方地势就越高 |
B.44千米等厚度线为南北走向 |
C.地壳厚度大致由西向东递增 |
D.单位距离的地壳厚度差西部大于东部 |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引发海啸。结合图1和图2,回答1~3题。此次地震
A.发生于北京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 |
B.震中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
C.通过遥感技术(RS)进行了准确的预报 |
D.引发了海啸,体现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图2中图例所示的①<②<③ | B.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量比夏季多 |
C.E地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份 | D.首都东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
E、F两地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E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而F地位于背风坡 |
B.冬季F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E地位于背风坡 |
C.夏季E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F地位于背风坡 |
D.夏季F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而E地位于背风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