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
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 B.略有提高 | C.没有变化 | D.略有下降 |
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和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地位于T地的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该日T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A.14:10 | B.15:10 |
C.6:30 | D.14:30 |
图中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图中④地位于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 | B.夏至 |
C.秋分 | D.冬至 |
图所示五地中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
图是“四地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乙、丁 |
当丁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A.5时 | B.12时 | C.20时 | D.22时 |
三个月后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比较,最大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代号与各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①—蒸发量 | B.②—降水量 |
C.③—植物生长量 | D.④—气温 |
影响②曲线在纬度20°附近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热量 | B.水分 | C.植被 | D.土壤 |
下图是福建省气象台2015年4月9日8时发布的未来4天(96小时)福建省降水量预报。读图完成下列问题。造成此次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热带气旋 | D.反气旋 |
制作该天气预报图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RS | B.GIS和GPS | C.GIS | D.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