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较轻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测定前4组数据,换用一个更重的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测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动滑轮重G动/N |
物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动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 |
0.5 |
1 |
0.1 |
0.7 |
0.3 |
47.6 |
2 |
0.5 |
1 |
0.2 |
0.7 |
0.6 |
47.6 |
3 |
0.5 |
2 |
0.1 |
1.1 |
0.3 |
60.6 |
4 |
0.5 |
4 |
0.1 |
2 |
0.3 |
① |
5 |
1 |
4 |
0.1 |
② |
0.3 |
55.6 |
(1)实验中应沿 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缓上升.
(2)表格中变化①处数据应为 ;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可知编号②数据应为 N.
(3)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4)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5)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6)分析表格中第2组数据可知,此时滑轮组克服绳重及摩擦做的那部分额外功为 J.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cm,tBC=s,v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
张华和同学到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_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某学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中可知: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加热min后,冰开始熔化,冰的熔点是℃;
(3)加热5 min时,物质的状态是;
(4)熔化过程需要min;
(5)图乙中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6)图乙中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来的。
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输出电压合适且不变)的电源一个、阻值
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阻箱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已调零的电压表一块、三个开关、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为P=k/R(k为常量)”。请你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要求: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拆卸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