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3年12月15日,随着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进行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跻身世界深空探测先进行列。探月工程成为我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又一典范。嫦娥三号探测器80%是新技术、新产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探月工程带动高新技术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等,将对我国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提高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航天技术在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从“时尚潮人”鼻梁上的太阳镜,到爱美女性的“离子烫”,乃至吃的方便面、穿的气垫鞋、枕的记忆海绵、用于拍照的手机高清摄像头等。
材料二 在举国欢庆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对探月工程的质疑之声,有网民认为该工程是“面子工程”,“花很多钱却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材料三 2014年,进入“十二五”时期的第四个年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材料四 中央政府主要领导近期分赴各地密集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判断经济走势,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竭尽全力做好工作。明确指出,根据这次调查2014年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现行经济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步的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质疑进行合理回应。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结合材料四,运用“政府的责任”的知识,简述当前我国经济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必要性。
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话题一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
PM2.5 |
||||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
汽车尾气 |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
工业污染排放 |
其他[ |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话题二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三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大约为40%,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三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针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现状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着眼点为促进社会公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政府切实履行了职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理应是政府的事情”。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三中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某校高三(l)班同学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201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创新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自贸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谈谈如何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9分)
(2)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试验田”。下列是自贸区推出的若干制度创新措施,请概括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制度创新措施 |
经济生活道理 |
创新一 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即除了清单上规定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划清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确了政府需要管的事,而不是无限制伸手。 |
① |
创新二 自贸区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和社会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 |
② |
创新三 自贸区坚持各类投资者一律平等,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
③ |
材料二
注:①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投入水平、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②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③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2%,德国城镇化率高达%%;④国际上一般比较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应该在80-85%。
(3)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经济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为提升城市品位,跟进公共服务设施,A市城市升级改造工程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或赞成或反对,各种声音纷至沓来。为此,市委市政府依托“代表委员”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征集意见和协商,通过召开不同类别的座谈会、民意征询会,设立热线电话、民意征集意见箱,网络互动等途径,广泛听取和征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共收到意见建议3465条,很多建议被写进改造方案,城市升级改造顺利推进,市民合理诉求得到落实。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A市做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启示。
(2)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试分析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了某校一(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 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工人的?(15分)
(2)“用工荒”的出现会带来什么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