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英国议会送呈国王《大抗议书》,谴责国王查理一世的暴政。同时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工商自由,政府应对议会负责等。 “大抗议书”虽然内容温和,语气谦恭,但许多议员仍对之强烈反对,1641年10月22日仅以微弱多数得以通过,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宣告完成 |
B.议会开始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
C.奠定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 |
D.议会内部已经出现政治分化 |
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D.坚持改革开放 |
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
B.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 B.民族平等 | C.民族团结 | D.共同繁荣 |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008年10月9日,流落缅甸65载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锡全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湖南桃源县的老家,他激动万分,老泪纵横。下列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
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 |
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 |
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人 |
D.他们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