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仔细阅读明清时期的主要农书简表,然后对农书简表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 )
| 农书名 |
作者 |
地区 |
主要内容 |
| 《宝坻劝农书》 |
袁黄 |
天津宝坻 |
包括天时、地利、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八篇 |
| 《农桑经》 |
蒲松龄 |
山东淄博 |
蚕桑 |
| 《梭山农谱》 |
刘应堂 |
江西奉新 |
记述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 |
| 《三农记》 |
张宗法 |
四川什坊 |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
| 《浦漻农资》 |
姜皋 |
上海松江 |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 |
| 《马首农言》 |
祁隽藻 |
山西寿阳 |
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饲祀、织事、杂说等14篇 |
| 《农言著实》 |
杨秀元 |
陕西三元 |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 |
①明清时期中国的小农经济仍然是在继续发展的
②明清时期水稻种植其实已经遍及了中国南北
③中国古代具有重视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传统
④明清时期农书应该是历代最多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励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 B.爵位制度因时而变 |
| C.统治者重视洋务运动 | 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朱”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
“舞弊在18世纪初期极其猖狂,这导致1711年在扬州考试落榜的学生对一个被盐商贿赂的考官进行抗议。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种现象说明
| A.科举制度存在自身弊端 | B.人才来源缩小,政治腐败 |
| C.商人与官僚开始相互勾结 | D.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教育不复存在 |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上述材料说明
| A.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 | 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 |
| C.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 | D.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 |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转型”有关的是
| A.世袭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三省六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