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在1917年7月1日撵走大总统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史称“张勋复辟”,之后孙中山发表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演讲,下图为其题字,这里的“世界潮流”指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 B.马克思主义 |
C.君主立宪制 | D.新三民主义 |
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A.中美关系比中俄关系更为重要 | 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
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 | D.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 B.不同的社会制度 |
C.不同的经济水平 | D.不同的生活习惯 |
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指引 | 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 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 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
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