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比较表,此表反映的实质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 经济危机 |
美国7次 |
日本7次 |
德国7次 |
英国7次 |
| 第一次 |
1948~1949 |
1954 |
1952 |
1951~1952 |
| 第二次 |
1953~1954 |
1957~1958 |
1958 |
1957~1958 |
| 第三次 |
1957~1958 |
1962 |
1961 |
1961~1962 |
| 第四次 |
1960~1961 |
1965 |
1966~1967 |
1966 |
| 第五次 |
1969~1970 |
1970~1971 |
1971 |
1971~1972 |
| 第六次 |
1973~1975 |
1973~1975 |
1974~1975 |
1973~1975 |
| 第七次 |
1980~1982 |
1981 |
1980~1982 |
1979~1982 |
资料来源:刑涛,纪江红:《世界上下五千年(近现代卷)》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
A.每次经济危机都是从美国开始
B.美国战后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C.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时间没有出现危机
D.经济危机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
|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
|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
|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为体”根本目的是( )
| A.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 |
|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 |
| 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
| D.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 |
有一位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小说)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一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据此推测他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派文学派别( )
| A.启蒙文学 | B.浪漫主义文学 |
| C.现实主义文学 | D.现代主义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