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比较表,此表反映的实质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经济危机 |
美国7次 |
日本7次 |
德国7次 |
英国7次 |
第一次 |
1948~1949 |
1954 |
1952 |
1951~1952 |
第二次 |
1953~1954 |
1957~1958 |
1958 |
1957~1958 |
第三次 |
1957~1958 |
1962 |
1961 |
1961~1962 |
第四次 |
1960~1961 |
1965 |
1966~1967 |
1966 |
第五次 |
1969~1970 |
1970~1971 |
1971 |
1971~1972 |
第六次 |
1973~1975 |
1973~1975 |
1974~1975 |
1973~1975 |
第七次 |
1980~1982 |
1981 |
1980~1982 |
1979~1982 |
资料来源:刑涛,纪江红:《世界上下五千年(近现代卷)》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
A.每次经济危机都是从美国开始
B.美国战后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C.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时间没有出现危机
D.经济危机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下列机构或职官,在职能和权力上存在相互牵制关系的有:
①唐朝中书省与门下省②宋朝统兵将帅与枢密院③元朝中书省与枢密院④明朝五军都督与兵部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是
A.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经济文化基础 | D.为中国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
章炳麟,原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降)、黄宗羲(字太冲),改名降,号太炎。胡汉民原名衍鸿,参加革命后改名汉民,表示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蔡元培本字鹤卿,后改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这些辛亥革命之士的改名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是
A.排满兴汉 | B.实业救国 | C.民主共和 | D.自由平等 |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导致成为“丧家之犬”等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封建社会时代潮流 | B.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
C.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 | D.思想观念相对保守 |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