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归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统一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四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也不知道……后来凡是要紧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
③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四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回答:
(1)请依据以上材料,填充表格空白。(12分,每空1分)
体现的制度或机构 |
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 |
历史影响 |
|
材料一 |
|||
材料二 |
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 |
王权至上,王位世袭; 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
地方: |
|||
材料三 |
|||
材料四 |
(2)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3)根据表格要求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2分。要求:标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
上海博物馆精心推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从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秦始皇陵的复活军团、汉唐墓葬的皇皇壁画,到唐代窖藏的遗宝精粹、皇家寺院的石破天惊,让人们得到了一次十分庄严的中华文明结集的观赏,此次国宝展也引起了参观者和学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回顾与反思:①中国古代汉唐时期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②唐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请按上述两个方面分别举出若干史实加以说明。(8分)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连绵不断的社会记录,是微型博物馆,方寸之中积淀着一定的史料价值。下图是美国首次发行的有关中国题材的邮票,邮票中央圆圈内印有“July 7. 1937抗战建国 July. 7. 1942”等字样。
请回答:
(1)该枚邮票上的图案是哪两位历史人物(2分)?请概述其主要事迹(2分)?
(2)从该枚邮票发行时间来看有何特殊的含义?(2分)
(3)该枚邮票发行一年半后,美国对台湾持何种立场?(1分)你认为该枚邮票有何历史价值?(2分)
欧洲的扩张和世界体系形成(8分)
《全球通史》写道:“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或奥斯曼帝国。”
(1)长时段来看,世界体系是在哪一重要因素影响下形成的?(2分)
(2)据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对外扩张三个方面扼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