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
材料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违法实行优惠政策、垄断经营等情况依然存在;市场主体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价、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尚未根除……,只有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1)从“生产与经济制度”和“市场配置资源”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我国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应怎样推动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
胡锦涛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实施这一分配制度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
(3)在再分配中国家应如何做到“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012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请你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12港回归15周年。15年前,香港企业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到大陆内地,在制造业等行业大量投资。但自去年以来,欧美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企业经营成本快速上涨,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导致港企陷入困境。面对困境,很多港商开始思考如何在当前的危机下升级转型,通过创新或换代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广东的港资企业超过12万家。这些港企最先是以单打独斗的形式进入广东市场,到后来,往往会选择“抱团”来增加整体力量,以便更好、更快地转型升级、创建品牌。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香港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在我国,出行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在发生着变化:上世纪80年代,绝大部分人骑自行车;90年代“打的”逐渐代替了自行车;进入21世纪,个人买车逐渐升温,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50万辆大关。
结合经济生活所学知识,思考引起交通工具消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